3-6歲的孩子必須得立規矩!有這5個毛病不能慣著,不然你就等著後悔吧
你有沒有想到過,我們在保護孩子免受傷害,培養孩子的自尊自信,體恤孩子情感的同時,很可能已經走到了另一個極端:嬌縱和過度保護?
說起嬌慣,我們腦子裡想到的場面通常會是孩子不停地喊“我要我要我要!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爭先恐後地答“我給我給我給”。
再或者,就是孩子不願意吃飯,家長在後面追著喂;孩子摔倒了,家長飛人般地沖上去攙扶;孩子的房間裡堆滿了圖書、積木、彩泥、畫筆、汽車、娃娃、鋼琴……
其實,作為“現代化”的父母,我們可能已經和這種“初級階段”的嬌慣絕緣。我們知道孩子就是孩子,而不是寵物,我們不想給自己培養“小祖宗”,給社會輸送“小皇帝”。
但是,即便懷揣這樣清醒的認識,我們仍然很難避免在不知不覺中給了孩子過度的愛與關注,中了 “隱形嬌慣”的埋伏。
“完美媽媽”的副產品:超前滿足,妥帖保護和彈性規則
我們從孩子誕生之日起,就在心裡許下了“做個完美媽媽”的承諾。我們努力瞭解與孩子相關的一切,拼命保護幼小的他不受任何傷害,所以我們就……
超前滿足。
我們接觸了很多教育理念,所以我們心裡已經有了成型的清單:從床鈴到布書,從《天線寶寶》到《洪恩英語》,從蒙氏拼圖到全套滾軸裝備,從翻斗樂到海洋館。
總之,只要是對刺激感官,激發潛能,陶冶情操有作用的,我們就會把它帶給孩子。於是,我們有時會驚訝:我的孩子很乖,幾乎沒有什麼要求。
其實,不是孩子沒有要求,而是我們在孩子知道要求之前,就已經滿足他了。而與此同時,“你快樂所以我快樂”,我們在滿足孩子的時候,自己獲得了巨大的身心愉悅。
妥帖保護。
我們對孩子的保護已經由身體觸及心靈。我們在防止他們跌倒、落床、溺水之上之外,更加在意如何幫助他們免於承擔壓力、責任和遭遇逆境。
孩子總是完不成拼圖,我們擔心他受挫,於是不停地安慰說“這個太難了,你已經很棒了”;孩子在小朋友中不拔尖,我們就會創造“以己之長攻彼之短”的機會讓他獲得成就感。
我們非常擔心他幼小的心靈留下傷痕,所以竭盡全力鏟平坎坷。
彈性規則。
在家裡的我們,是世界上最人性化的領導。孩子小的時候,我們家裡不設防。孩子漸漸長大,但總能在做錯事情時得到太多的迴旋餘地。
我們幾乎沒有意識到,自己的這些做法無異於嬌慣,只不過它們更加隱蔽,在“讓孩子快樂“的美好願望的掩護下看上去更加合理。但是就是這種隱形嬌慣,剝奪了孩子承擔和麵對的機會與能力。
內容未完結,請點擊“第2頁”繼續瀏覽。

-
幼稚園畢業照,竟然可以這樣拍!太美了!
-
你越吼,孩子學習越差!這樣做才最簡單有效
-
【家長學校】遊戲促進幼兒認知發展
-
3~6歲的孩子,到底應該「教」什麼。
-
家長沒原則 孩子容易「講條件」
-
日本孩子10歲之前 家長一定要教會他的10件事
-
育最大的問題:老師不敢管,家長捨不得管,外人不方便管!
-
幼師如何講故事才能招孩子喜歡?
-
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高考,而是四五年級和初二!現在看還不晚
-
窮養富養,都不如好好教養
-
孩子有這五種表現,表明孩子的視力已處於早期近視,家長需重視
-
這四種牛奶深受孩子喜歡,其實全無益處,媽媽最好別給孩子吃
-
調皮的孩子最有出息!寶寶有這些表現,說明他很聰明哦!
-
這樣給孩子斷奶,是孩子一輩子的傷,孩子斷奶前媽媽先瞭解這些
-
孩子兩歲半和三歲送去學校差距很大,父母不要想的太簡單
-
家長對孩子多講這幾句話,孩子長大會變的更有出息
-
零成本,教你用雙手做出媲美奢飾品的吊飾!
-
積食對孩子危害有多大?並不是影響食欲那麼簡單,爸爸媽媽看看吧
-
經常讓孩子吃這些會「偷鈣」的食物,除非媽媽不想讓孩子長個了
-
約80%兒科氣管異物吸入發生在3歲以下孩子,家長再不看就晚了